吴伟仁~~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 作者: 发表于:2014年12月20日22:16 阅读次数:43901

                                                                         西北工业大学杰出校友之“吴伟仁”

 

       吴伟仁,男,汉族,1953年10月出生,四川巴中平昌县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航天测控通信与航天系统总体设计专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开辟“深空探测新领域”和突破“深空测控通信关键技术”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

         他在航天测控通信及航天系统总体设计领域从事科研工作三十余年。

          1993年起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青年科技专家,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空探测器着陆返回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空间智能控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深空探测学报》主编;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10余部,培养博士10余名。


人物履历


1975.09―1978.11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本科;

2001.09―2004.06 西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学博士;

1978年11月—1997年8月,航天工业部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工程组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总体室主任和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等;

1997年8月—1998年7月,北京建华仪器厂厂长,研究员;

1998年8月起在国防科工委科技司,副司长、司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规划论证专家组副组长、国防科技中长期规划论证办公室主任;

2008年起,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1.2003.10—至今,中国惯性技术学会 常务理事;

2.2003.11—至今,中国数学会均匀学会 副主任委员;

3.2004.04—至今,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

4.2004.05—2013.08,《深空探测研究》 编委会主任;

5.2012.05—至今,空间智能控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6.2012.11—至今,深空探测器着陆返回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7.2012.12—至今,《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

8. 2013.08—至今,《深空探测学报》主编。


研究方向


        航天测控通信,航天系统总体,深空探测导航与控制等


科研贡献


        80年代中,研制成功首套数字化遥测系统,实现航天遥测由P频段向S频段、由模拟遥测向数字遥测的技术跨越,91年该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排名第一;80年代末,设计实现以灵活性为核心的开放式体系结构,突破负荷平衡优化等关键技术,研制成功首套计算机遥测系统,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论证提出航天器在远距离飞行过程中实时变换遥测状态的测量方法,并研制相关应用系统,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以上系统或方法成功应用于多种航天型号和工程,推动了我国遥测理论与技术的跨越发展。

        自嫦娥二号任务开始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负责总体技术方案制定,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地面大型试验验证等。提出并首次实现用一颗卫星开展多天体、多目标探测,获国际首幅7m分辨率全月立体图,使我国首次完成拉格朗日L2 点和4179小行星探测,开辟了深空探测的新领域。负责我国首次“落月”工程研制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嫦娥三号任务于2013年9月转入发射实施阶段。论证提出了探月工程三期“无人采样返回”技术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准立项,正按计划开展研制。

        以探月工程带动X频段为主的深空测控通信体系研制建设,主持完成X频段天地一体化深空测控通信关键技术攻关,并在嫦娥二号任务中成功实现在轨试验验证。推动我国航天测控由S 频段向X 频段、由几万公里近地向数亿公里深空的技术跨越。2012年嫦娥二号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