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最满意教师”姜学锋的“程序人生”


  • 作者:张林木 发表于:2015年05月15日16:08 阅读次数:2945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有这样的一位青年教师:他不是国家教学名师,却享有远远高于国家教学名师的声誉,是西工大唯一一名4次获得“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称号的教师,在“评师网”的关注和好评指数排名中位居陕西省前列、西工大之首,是西工大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名师;他声名远播,从西工大师生的有口皆碑到获得全国数十所985、211高校同行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姜老师的程序设计教学成效突出,特色显著。”——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副主任、国家教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冯博琴如是说。
      ——他,就是姜学锋。      姜学锋何以如此“不同凡响”?姜学锋是如何编写自己的“程序人生”的?姜学锋又真情演绎了怎样的师生故事?带着尊敬、疑问和好奇,记者日前慕名采访了他。
      从“两次转折”到“化蛹为蝶”
      “激情洋溢,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姜老师以‘计算思维’化艰深枯燥为平易生动,他的课从头到尾扣人心弦,听他讲课,你会得出编程就是一门精彩的艺术。”——记者日前悄悄追踪到姜学锋的课堂,现场体验了一回西工大学子对他名符其实的评价。
      和姜学锋面对面,是记者采访生涯中一次愉快的经历。朴实亲切的举止,理性睿智的谈吐,让记者当即感到,他既是西工大“三实一新”校风熏陶出来的学子代表,也是地地道道西工大人的代表。
      姜学锋,1991年自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因计算机成绩优异留校任教。1996年他怀着对计算机科学事业的挚爱,毅然从专业教研室转入计算机基础教学队伍,开始编写自己的“程序人生”。现在,他是西工大《程序设计》课程主持人,并担任计算机学院基础教学部副主任。
      “20年如一日,是什么令你长久地保持高昂的教学激情?”记者不无探究地问。
      “得益于一正一反的两次转折,这也是我教师生涯两次刻骨铭心的体验。”回眸来路,姜学锋坦诚而感触地说,“如果说是老一辈优秀教师的悉心传承让我爱上了计算机、爱上了三尺讲台,那么,当我满怀虔诚站上三尺讲台收获的‘当头一棒’却让我不得不深刻反思:如何去当一个合格的教师?如何去完成教与学的完美对接?”
      学“火控专业”出身的姜学锋却迷恋上计算机。刚留校时,学院安排姜学锋跟随九系的老教师陈云湘学习,当助教。“陈云湘老师当时上的就是《程序设计》,一年跟着他听课收获良多,他把课讲得很生动很艺术,学生爱听,我也很喜欢听。于是,我就私下琢磨:陈老师的课为什么受欢迎?”
      “可能是我操之过急、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如果那一年要评最差的教师,我肯定会荣登榜首。” 提起那年的挫折,姜学锋直言不讳,“如果说现在我能被多次评为‘最满意教师’,真地要感谢98届的那班学生,因为是他们从反面教育了我。”
      在教学上,那年姜学锋首次用了大屏幕,把课件做得很棒,讲台上的他血气方刚,恨不得倾囊相授,为什么学生难以接受?“竟然还有学生状告到学院了,当时真觉得委屈啊,我这么认真努力地备课上课却事与愿违,为什么?”于是,姜学锋找到九院前任教学副院长栾云凤商榷,请求闭门一年——增强内功反思教学。他的请求很快得到了院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仅仅把课件准备好了还很不够,你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传授方式,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正是这一年的闭门反思,严促姜学锋日臻完善“化蛹为蝶”。
      十几年里,姜学锋主动承担教学难度大的课程,在西工大首开了《C++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技术》、《MFC程序设计》等数门本科课程。他所教的每一门课都深受学生欢迎。他成功的教学心得再次印证:“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
      “课前全身心准备,课上全身心投入。”及时关注学科专业的最新动态并纳入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需求,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精心准备每一个课件、每一个教案、每一个讲授环节,力求最佳教学效果。学生这样评价他:“姜老师上课从不翻看教材和参考书,例题信手拈来,讲课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加上俊秀的板书、漂亮的课件和洪亮的嗓音,从不点名的他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就奖励谁。”姜学锋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勇于质疑,以激发灵感、拓展思维、激励创新。他常让学生上台编程示范,如果讲得好,他带头鼓掌,即使讲错了,他也总能指出其中的闪光点。有学生说,“姜老师让大一懵懂的自己知道了计算机的世界有多大,有多精彩”;“姜老师的解题思路不拘一格,某堂课上的一道例题,他竟然给出了12种算法”;“即便以后不再接触程序设计,但从姜老师那里学到的计算思维都会使人受益终生”。
      “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做教学——我想这就是学生喜爱我的主要原因。”姜学锋充分运用并行交互法、设置悬念法、案例争论法等多种授课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对“学情”了如指掌,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作业布置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让水平参差的学生都能在循序渐进中获得成就感。他说,“转化一个学困生就等于培养一个优秀生。”——来自新疆偏远地区的自动化学院赵泽龙同学,是一位基础底子薄、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正是经过姜学锋的悉心“转化”,本科毕业的赵泽龙便能凭借过硬的软件开发实力,顺利进入原本只招收研究生的国内著名IT企业百度公司。
      严谨崇真与博学善导等量齐观,因材施教与因人施教兼顾并举,厚生乐教与追求完美相得益彰,令姜学锋日益抵达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并给他带来深沉持久的快乐,一位纯粹教师的快乐。
      从“平中见奇”到“追求卓越”
      世纪初,当第一次接到西安交大国家教学名师冯博琴教授的一通“谦虚讨教”的电话时,着实令姜学锋“受宠若惊”。“后来,全国高校络绎不绝的来电咨询、接踵而至的来人学习,方知当年心无旁骛开发的一整套仅在校内使用的教学软件(由此建构的教学平台),早已通过评师网等媒介的传播而闻名遐迩了。” 姜学锋淡然一笑地说。
      ——惊回首,“丑小鸭”方知“平中见奇”!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外大学在同时段开设的“全球性课程”。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如何抢占计算机教育的战略制高点,既满足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又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面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严峻挑战,姜学锋提出,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既要“低头赶路”,又要“抬头看路”;既要以国际视野高瞻远瞩,又要结合国情、瞄准创新人才培养。
      姜学锋勇于探索,说他是西工大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引擎,一点也不为过。在他身后,一路追求卓越的足迹清晰如镂——
      从2001年开始,姜学锋给合自身的科研优势以及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围绕课堂、实验、作业、设计和考核等5个教学环节自主研发了23个教育软件,获得9项软件著作权,构建了集数字化课堂、网络辅助教学、电子教室、智能答疑、综合训练等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环境,为落实教学理念提供了先进工具,使西工大学生获益匪浅。
      ——“在线评测系统”,提高了西工大学生编程水平指标,编程行数突破2000行,已达到与卡内基·梅隆、斯坦福等国际一流大学平齐的要求。
      ——“软件协同开发平台”,引导学生按软件专业开发方式完成课程设计,具备软件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网络考试系统”,改变了传统纸质考试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际编程能力。
      ——“集成教学环境”,将无线教学应用于课堂,提升师生多元并行交互能力,使课堂变成“师生讨论、思考、相互教授的研究场所”。
      ——“在线编译器”,应用移动技术解决了学生上机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学生通过手机就能参与编程实验,实现“有信号的地方就能编程训练”。
      多措并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结合工程应用问题的实训多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兴趣,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姜学锋坚持不懈的教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西工大计算机实践教学成果被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引为实验标准;系列化的教学平台吸引了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等30多所985、211大学前来观摩和学习,且已推广到20多所高校;《程序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程序设计》视频公开课被洛阳愿景科技有限公司等IT企业选为员工培训课程。近年来,姜学锋出版了2本规划教材,完成了2项省级教改项目,获得了3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了10多篇科研和教学论文,多次受邀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讲座。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主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国良说:“西北工业大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引入计算思维的先进教学思想,做出了实质性的教改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
      从“顶峰体验”到“接轨国际”
      看《泰坦尼克号》能给人带来艺术的震撼,集创造力、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为一体的计算机编程,同样能使人达到巅峰状态——由此带来的心灵震撼,姜学锋称之为“顶峰体验”。
      “计算机编程的‘顶峰体验’,就是四两拨千斤,其乐无穷、精彩无限!”姜学锋激情地说,“这或许就是乔布斯如此着迷计算机的缘由。正是基于计算思维,乔布斯使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发生了颠覆性变革。”
      《程序设计》是大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如何让学生真正喜爱编程、学好编程,是姜学锋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他构建了“精讲多练、提升技能、开拓设计”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和谐、竞争、创新”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他不是简单地给出“知识与解题”,而是更多地引导、鼓励学生尽情地去发现、发明,使课堂讲授由“传授知识的教学活动”变为“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
      务实创新、精益求精,姜学锋将教学的智慧和技能无限延伸。他的诸多“顶峰体验”教学设计,融会了他本人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创新成果及追求完美、誓不罢休的激情。种种的“顶峰体验”,开启了学生巨大的学习原动力,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思维。“顶峰体验”让学生明白,在21世纪创造价值的最佳方式就是将创造力与技术相结合。“顶峰体验”让学生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后,获得空前的成就感和无与伦比的快乐。
      “21世纪科学上最重要的、经济上最有前途的研究前沿都有可能通过熟练地掌握先进的计算技术和运用计算科学而得到解决。”2005年6月,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在提交美国总统的报告(《计算科学:确保美国竞争力》)中指出,美国还没有认识到计算科学在社会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国家安全以及工业改革中的中心位置。这种认识不足将危及美国的科学领导地位、经济竞争力以及国家的安全。”报告建议美国,将计算科学长期置于国家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心的领导地位。
      从美国人的报告中,姜学锋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核心任务就是计算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对计算机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学时被压缩,为此我深感忧虑。”姜学锋强调说,“国家要占领信息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大学本科生的计算机课程非但不能减少,更需要加强!”
      “以创新为主题,以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强化计算思维训练为渠道,将实验与创新相结合、启发与激励相结合、创新能力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西工大高度国际化的iNPU课程体系,正是姜学锋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先进教研教改前沿技术而提出构建的。iNPU课程体系,大大加强了西工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计算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体系国际化、教学信息网络化、课堂教学并行互动化、教学实践移动化、课程设置前沿动态化——通过教学与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一系列改革,姜学锋探索出创新教育新途径和技能培养新模式,为西工大在全国计算机教育行业中拥有特色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无止境,课堂教学永远是一个变数,其结果就像围棋,一切皆有可能。”姜学锋常常鼓励他的学生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做出来的会更精彩!”
      在姜学锋所带的历届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编程水平达到IT行业的专业要求;学生在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突出成绩,课程设计作品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证。自动化学院的陈翰博同学以优秀的编程技术被University of Georgia录取硕博连读,计算机学院的白松等同学曾获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优胜奖……
      提及未来,姜学锋的期待很多,诸如:期待西工大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本科教育模式传遍全国,让莘莘学子和社会人士广泛受益;期待西工大学子更多地走向世界,让西工大的创新教育成果精彩亮相国际舞台;期待西工大能够为计算机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像卡内基·梅隆大学一样,早日跻身国际计算机教育的前列……说着这些的时候,记者又一次感受到姜学锋的自信与快乐,因为纯粹和真诚令记者动容。
      在西工大的教师队伍中,姜学锋算是特立独行的一位,因为他对三尺讲台长久的执着与痴迷,因为他对教书育人事业不变的信念和热爱。(高大力 吴秀青,转自西工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