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杨朝旭:为了战鹰的自由翱翔——记79级5391班校友


  • 作者:张林木 发表于:2015年05月15日16:48 阅读次数:103817

2.jpg

飞控系统是飞机的关键系统之一,是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工程,与飞机的最终行为以及飞行安全休戚相关。对飞控专业来说,每当飞控机载软件版本开发完成后的第一次试飞,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状态的首飞。对于这样的“首飞”,作为中航工业成都所飞行控制系统副总设计师,杨朝旭几乎每一次都会奔赴现场,在塔台、在监控室,密切关注飞行状况。他30载如一日对这个专业倾心重视、深情挚爱。
::1983年,杨朝旭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分配至成都所,先后参加了歼7、歼10系列、“枭龙”飞机等多种型号的研制及某重大专项等预研课题研究。
::在他的作息时间表里,工作经常是从早上8时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如此坚守?“飞机研制是一个大综合。设计阶段,只有通过大量地阅读资料,仔细地修改、批准设计报告,以及与设计主管充分地交流沟通,才能不断地扩充相关知识,了解其重要性,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试验阶段,因为对飞机的安全至关重要,在高强度并行的试验中,必须尽可能地在现场随时掌控所有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对哪些是影响安全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化可以稍后解决的问题,进行准确快速的判断,并做出决策。飞机研制要实现大的跨越,对新技术的探索、应用和积累必不可少,而这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无论是晚上还是周末的加班,在杨朝旭看来,都是正常的上班,是职责所在,他乐在其中。

::为荣誉而战

22.jpg

中航工业成都所飞控团队对2003年“枭龙”首飞前的那段经历可谓刻骨铭心。“枭龙”是我国第一个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研制的飞机型号,也是我国首个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研制的飞机研制项目。这就要求在飞机研制中必须强调低成本,在技术上给飞控专业带来新的挑战:研制全权限电传、机械及有限权限控制增稳混合的飞控系统。这对大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由于经验稀缺,走弯路也在所难免。临近首飞时,出现了都不愿意看到的状况需要对飞控机载软件版本和个别成品进行更改、完善,否则,达不到首飞状态。
::首飞节点已日渐逼近,众多的目光聚焦在飞控团队身上,沉重的压力堆积在大家的心里。为了“枭龙”的安全首飞,当时刚刚走马上任副总设计师的杨朝旭带领飞控团队迎难而上,为荣誉而战!在时间异常紧张又偏偏遭遇“非典”时期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分析、计算和试验,并进行了充分的技术讨论、研究和取舍,终于形成了合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有效地排除了可能的技术隐患,使“枭龙”飞机带着大家的希望翱翔在蓝天。
::任何一架飞机的研制过程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插曲。”在大家看来惊心动魄的那段日子,杨朝旭谈及此,却举重若轻。在他看来,飞控系统的研制有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基于可靠性,安全的底线是无论如何不可以触及的;二是必须基于需求,包括飞机的需求、用户的需求,以及飞行员的需求。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不容易,在探索的道路上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精益求精,确保飞机安全上天。
::飞控系统的任何新技术必须经过验证之后才能使用。因为与安全息息相关,它的发展体系是一步一步交叉地向前推进,在不同型号上完成不同的新技术,合适的时候再将所有应用过的新技术集中在一个型号上。它有一套严格的规矩,必须要按照自身的程序进行规划,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尽可能继承团队过去的经验,构建一个适合团队技术基础的系统。而这个途径不是唯一的,它取决于设计团队过去的经验,以及核心人物擅长哪方面。作为飞控系统的副总设计师,杨朝旭肩上的责任自然不轻,多年的潜心钻研和历练积累,使他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他强调任何拟实施的改进、优化技术措施,应首先评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顾此失彼带来隐患。

::决不把问题带到天上

23.jpg

某型号飞机研制正在按节点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发动机依照既定计划进行第一次开车。
::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意外不期而至——飞机在某特定状态下出现了耦合振动现象。这让飞控团队的成员们心头一紧。
::一面是后墙不倒、迫在眉睫的首飞节点,一面是关系飞机安全、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怎么办?万幸的是,身为副总设计师的杨朝旭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哪怕是这种小概率事件,细致严谨的他也制定了预案。他带领飞控团队通过认真观察、全面分析,迅速把结果汇报给总设计师,并仔细评估调整了方案带来的影响,用最小的代价,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步进行调整,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且没有耽误后面的节点。
::这个全新型号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那些日子里,试验室及试制现场的试验每天都24小时不停,参试人员轮班倒。作为副总设计师,杨朝旭几乎每天坚持在试验室或试制现场及时处理问题,经常凌晨两、三点才离开,早上8时又准时上班。“当时副总设计师天天在试验室或试制现场坐镇,大家感觉特别受鼓舞,而且心里有底。”回忆起那些日日夜夜,飞控团队感叹于杨朝旭对事业的热爱与付出。型号飞机最终如期成功首飞,和杨朝旭及时掌控试验进程、准确分析决策、果断处理解决问题,也是密不可分的。
::尽可能把问题消灭在地面,决不把问题带到天上。”这是杨朝旭的准则。他直言:“我不愿意听到一片赞扬声。”飞控系统关系到飞行安全,飞控团队与飞行员在工作中交流频繁。试验中,杨朝旭要求飞控团队在与飞行员进行沟通时决不隐藏问题。他强调,试验的目的就是要暴露问题。
::只要试验中遇到问题或疑点——哪怕是参与试验的若干个飞行员中只有一个人反映,杨朝旭也不会忽视。他会带领飞控团队进行认真分析,为的就是尽可能地把问题或疑点消灭在地面。
::成都所是我国最早利用飞行品质模拟器进行型号飞行品质与控制律评价的研究所,飞行品质模拟器是沟通飞行员与设计人员的桥梁。通过在飞行品质模拟器上的飞行评价,使飞行员在型号研制初期就开始了解飞机特点,并参与设计。而设计人员则根据飞行员在飞行品质模拟器上对所做动作的评价,及时地了解飞行员需求,发现、分析工程上存在或应该解决的问题。杨朝旭要求设计人员充分利用飞行品质模拟器这一手段,尽可能早地通过地面试验解决飞行品质与控制律设计问题。
::成都所通过歼10系列、“枭龙”飞机等型号研制的磨砺,形成了较好的设计流程和机制,飞控团队也从中得到锻炼迅速成长,从最初对电传飞控系统的完全陌生,到如今成绩斐然,走在国内前列,成为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杨朝旭依然一如既往,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全情投入地奋斗在新的挑战层出不穷的探索之路上。(中国航空报杨柳)